
“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、熱烈、急促的旋律。好像爐子上的一鍋冷水在逐漸泛泡、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,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,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墻。” 黛色的長墻、蟬聲、熱浪、一種磅礴之勢,梁衡在《夏感》中描繪的場景一下子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熾熱的夏天,傳遞出一種真實的情緒和感受。

“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,劉和珍君是我的學生。學生云者,我向來這樣想,這樣說,現在卻覺得有些躊躇了,我應該對她奉獻我的悲哀與尊敬。她不是‘茍活到現在的我’的學生,是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。” 這段飽含著心痛和敬意的文字,相信大家都不陌生。這是魯迅為紀念被迫害的劉和珍寫下的文字,他稱贊劉和珍是“真的猛士”。在那個動蕩的年代,憑著一腔熱血慷慨就義,劉和珍是勇敢的,也是偉大的。

碉堡的殘垣斷壁半埋在黃焦焦的蒿子草叢里,那高高的葦草使勁地搖撼著它們的白穗。 “我心里忽然清醒過來一般掠過一個念頭,好像小隊已經嚴肅地站成一排以后,我才感到了這一切的嚴肅。真的,長征結束啦,我默默想。” 提起長征想到的第一句話就是“苦不苦,想想長征二萬五;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輩”。而今日懷著對長征勝利的信念重走長征路的正是本文的作者張承志。


還記得課本里勤勞的小蜜蜂嗎?最新一期榜樣閱讀正片來啦!前國家羽毛球運動員鮑春來與青年配音演員蘇尚卿帶你重溫《荔枝蜜》。

一出門,便望見月下的平橋內泊著一只白篷的航船。 于是架起兩支櫓,一支兩人,一里一換,有說笑的,有嚷的,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,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,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。 這般興高采烈劃船出游的,不是別人,正是我們熟知的魯迅。少年時代的他和農家的小伙伴們一起看了場社戲,吃了一捧豆,結下了深厚而純真的友誼。